绥德:项目建设“加速跑” 奏响发展“奋进曲”
金秋的绥德,天高气爽。在重点建设项目大理河分洪洞工程现场,机械声此起彼伏,一车车渣土从洞口鱼贯而出;崔家湾镇和名州镇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绥德完全中学建设工地上,巍然耸立的塔吊正在吊运材料……这是2025年绥德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的生动剪影。从市级项目的“七成开复工”到县级项目的“同比增势”,从审批窗口的“高效办结”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绥德县以项目为引领,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续建项目“不停步” 新建项目“赶工期”
走进绥德县龙湾片区和上郡北街老旧小区改造工地现场,施工队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层铺设与地面修整。居民王阿姨站在楼下张望:“盼了好几年的改造终于动真格了,听说9月底就能完,到时候楼道亮堂、下水通畅,住着更舒心了。”
在完全中学教学楼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冯海东介绍:“现在主体结构已完成地下室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争取10月上旬完成主体工程。”据统计,全县1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1.36%;57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复工4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较去年提升13个百分点,14.26亿元的投资额里,藏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
截至9月上旬,龙湾片区和上郡北街老旧小区改造和大理河分洪洞工程、绥德山地苹果产业链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续建工程已全部复工。7个新建项目中产业创新园区标准化厂房、完全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及户内设施更新改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建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未开工项目也在“加速破题”。国家能源国电电力绥德1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前期勘探队正进行风机点位测绘,预计9月底开工。像这样处于前期冲刺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有3个,均已明确开工时间表,届时绥德项目建设将再添“新引擎”。

从“164项办了150项”看“绥德效率”
项目跑得快,全靠审批“带”。绥德县行政审批局成立了2025年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工作推进专班、2025年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审批专班和17人的帮办代办队伍,针对重点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此外,严落实格市级公布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容缺办理”事项清单,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目前,市级重点项目164项审批,已办结150项,办结率91.46%;县级396项,已办结331项,办结率83.59%。
效率的提升,藏在细节里。国电风电项目需要省级草地和林地批复,帮办员全程跟踪,从资料上报到拿到批复仅用12天。“以前企业自己跑,可能得半个月,现在我们提前对接省厅,线上预审材料,线下同步补件,省去不少周折。”民兵训练基地项目刚办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和不动产登记,从提交申请到拿证只用3天,项目经办人感慨:“以前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交资料,真是省心。”
对暂时滞后的审批事项,绥德也有“硬办法”。针对未办结的14项市级审批事项,县里成立专项小组,按“省级1项、市级3项、县级10项”分类推进,每周通报进度。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袁永华说:“只要是项目需要,我们就把‘等审批’变成‘追审批’。”
从“化解阻工”到“红蓝章”为项目“清障护航”
“以前怕工地有人闹,现在踏实多了。”陕西凯达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师军锋的感受,源于绥德对“阻工扰工”的专项整治。“现在工地上没人来捣乱,我们能专心赶进度,现在光伏发电板已全部安装完毕。”今年以来,全县已化解阻工事件12起,查处1起,行政拘留1人。

不止是“保施工”,更要“优服务”。在产业创新园区,“红蓝章”审批模式让企业少跑腿,项目负责人拿着“蓝章”预审批文件说:“以前得等所有手续齐了才能动工,现在部分材料容缺,先拿‘蓝章’开工,边建边补手续,至少省了1个月时间。”目前全县已办理“蓝章”预审批4件,政务大厅的帮办代办队伍还全程跟进,17名帮办员对接57个县级项目,从立项到验收“一站式”服务。
从“考古前置”将费用纳入项目储备成本,到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减少企业负担;从个人宅基地测绘免费,到“多测合一”实现数据共享……绥德的营商环境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优化”。
此外,绥德还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精心布局10条富民强县产业链,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8月26日召开的招商引资大会上,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3个,总投资51.03亿元,涵盖商贸物流、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
“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链招商,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绥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国锋说。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