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级搜索
索引号 01/2012-00227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2-02-21 21:52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办公室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次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绥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绥德县人民政府县长  崔 博

(2011年3月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绥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2010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11268”发展思路和“33221”工程,全力打造富裕绥德、靓丽绥德、和谐绥德、平安绥德、清廉绥德、活力绥德,全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5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6亿元,同比增长48.98%;完成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8.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16万元,同比增长5.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617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4元,同比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79亿元,同比增长19.9%。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的感到,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增长最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部分主要目标提前两年实现,绥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

(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通过优化第一产业,巩固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到2010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05亿元,较2005年净增21.67亿元,年均增长23.77%;财政收入13113万元,较2005年净增2747万元,年均增长4.8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96亿元,较2005年净增28.26亿元,年均增长77.51%。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0%、8.9%、71%调整为2010年的26%、11%、63%。

(二)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陆续上马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大部分已建成发挥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县共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80多个,总投资约100多亿元,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城东新区、太中银铁路、包西铁路、榆绥高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黄土风情园、创卫工程、文化广场、名州广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全县改造道路888公里、新铺油路(水泥路)592公里;维修大小渠道706.5公里,改造中小型电灌7处,修建梯田5万亩,改造或新增耕地1000多亩;修建和改造学校46所,建筑面积41750平方米;改造牲畜圈舍5万平方米,营造经济林10万亩。解决了10万多人的行路难、吃水难问题,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70.9%;改善和解决了2万多学生的就学条件和上学难问题。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4%上升到十一五末的36%;县城常住人口由8.28万人增加到14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由8.8平方公里拓展至14平方公里,榆林市副中心城市逐步形成。

(三)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了冷冻厂、招待所、运输公司、畜产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的改制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两级机构改革,乡镇由23个减少到20个,县政府组成部门由24个减少到21个。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程序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县便民服务中心组建成立并开始运作。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政府报帐、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和劳务输出以及落实调资政策,农村群众、城镇居民、干部职工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617元,较2005年净增10935元,年均增长23.94%;农民人均纯收入4564元,较2005年净增2887元,年均增长22.17%。五年间,累计输转劳务25万人(次)。消费品供应丰富,市场购销两旺,到2010年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9亿元,较2005年净增18.13亿元,年均增长25.34%。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广泛运用各类技术成果,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截止2010年,县、乡农、林、牧服务站达20个。全县科技覆盖率达到8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全力狠抓“两基”攻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收到明显成效,全县教职工人数达到4855人,在校学生5.4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7%,青壮年文盲率降到3.7%;全县卫生机构达到33所,村级卫生所(室)508所,全县卫生事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民群众就医保健的条件大为改善;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三项服务活动,努力争创省级优质服务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工作目标,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残疾、“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普遍救助和关爱。“十一五”期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达5400人(次);对部分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邮电通讯、旅游保险和安全生产等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唢呐之乡、民歌之乡、石雕之乡、秧歌之乡。通电和通电话农户分别占总农户的100%和80%,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90%。

(六)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文明农户”为重点,以“生态小康村”创建为目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制度,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体现。坚持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加强“五五”普法教育,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认真开展“三个代表”、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和执政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工、青、妇、科协等人民团体为加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另外,审计、统计、物价、工商、税务、药监、人防、老龄、残联、农机、国土、环保、广电、军民共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所有为绥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建设者,向驻绥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要加快绥德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群众利益这个根本,高度关注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始终抓住维护稳定这个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始终抓住维护团结这个前提,上下一股劲、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谋发展;必须始终抓住政府转型这个关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拓创新,自加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前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虽然都实现了突破,但推进措施不是很有力、推进速度较慢;二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土地控制、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项目建设环境更加严格;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偏低,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形式严峻;五是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干部作风和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发展战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要求是:全县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托区位、交通、教育、文化四大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煤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黄土文化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全力构建陕北物流中心、榆林市副中心,榆林南部煤盐化工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黄土文化旅游胜地,不断加快兴县富民步伐,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预期目标是: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2%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1.25亿元,年均增长5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年均增长10.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7%以上;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25︰27︰48;城镇化率达到50%,其中县城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

我们将在以下八个方面开拓创新,重点突破: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突出特色、建基地、连农户、兴产业、举龙头、调结构、增收入”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培育壮大畜牧业、林果业、饲草业和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实现40万亩粮食、20万亩经济作物、20万亩草的种植结构调整目标。围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和增值,扶持发展一批果品贮藏、蔬菜加工、规模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路子,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年均输出务工人员10万人(次),实现年劳务收入10亿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十二五”末,全县贫困人口降至2万人以内,其中绝对贫困人口降至0.75万人以内。

二是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积极引导、市场运作、适度集中、形成规模、突出效益”的思路,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定位准确的工业园区,发挥园区培育、聚集、孵化和辐射功能。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力争“十二五”末入园企业达到50户,建成省级盐煤化工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雕、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石雕业和建材业年产值均达到5亿元以上。

三是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制定园区优惠政策,构建运行顺畅、服务高效的管理体制,鼓励投资者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到园区投资创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1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3个购物广场、10个专业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抢抓省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遇,以建设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构建具有绥德特色、同榆林市旅游业并轨的新型旅游业发展体系,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统一规划、政府扶持、放开产权、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的思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00户,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完成增加值21.57亿元。

四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认真研究论证、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能够带动提升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项目制、项目督查督办推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好项目;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务实的市场环境。

五是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按照“新城区建成休闲住宅区,城东新区建成行政中心和商品批发中心,十里铺、刘家湾建成交通中心,老城区建成商业服务区”的城建思路,逐步形成绥德大城区的基本框架。树立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规划区拓宽改造工程,实施河桥改建,完成城区道路和巷道硬化,突出抓好城区停车场、垃圾收集点、公厕等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末,城市管网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60%。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抢抓国家投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良好机遇,重点抓好水、电、路、气、房等惠民实事。加快实施县乡村公路网络建设,提高公路等级水平;进一步加快运输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场站服务体系;完成307、210国道绕城改线工程。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下大气力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证全县城乡居民安全饮用水率达100%。优化村庄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实施集中管理。

六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林改任务;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放宽县城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解决好农民工进城就业和生活问题;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型政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用足用活中省财政扶持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大财政对“三农”工作、公共服务和困难群体帮扶的支持力度。

七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争取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节能清洁项目,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实施好封山禁牧、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县城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9%。

八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促进民生改善、体现公平正义、基本实现均等化的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教科文卫各项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根据县委“十二五” 规划总体思路制定的,体现了省市对绥德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描绘了绥德科学跨越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新绥德,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全力以赴做好2011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有效地推进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6%;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2万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16%。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市三届二次人代会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以赴增加农民收入。

2011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争资、争项目的力度,今年将在去年投入4.76亿元的基础上,确保用于基本农田和水利、道路、电力、沼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各项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力争突破5亿元。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四季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马铃薯种植,在吉镇、马家川、中角、义合、满堂川打造一个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一个千亩优质马铃薯科技示范园;投资500万元,实施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开发,在中角、马家川、满堂川等乡镇打造特色名优小杂粮万亩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一个千亩小杂粮高产示范基地。推广小杂粮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人数5000人;在白家硷、薛家峁等乡镇大力发展地膜花生和西小瓜套种其他作物,打造一万亩农业高效设施基地;以白家硷、满堂川两乡镇苹果生产区域为重点,打造一万亩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基地。全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750万元,今年将在吉镇、马家川、中角三乡镇推广集雨补灌、土壤改造等技术,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21600亩,促进全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是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开拓劳动力市场,加大劳务技能培训,计划输出劳务7.35万人,创收4.9亿元;继续加大对沿黄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组织实施红枣深加工项目,新建红枣基地2421亩,改造19590亩。投资500万元,新改建500棚红枣智能烤房;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放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新增规模养殖大户40户。积极引进推广优良畜禽新品种,引进优良种畜3500头(只),新建人工授精站4个。强化畜牧产业化经营,抓好以欣发肉联厂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新发展养殖合作社5个,养殖协会3个。投资400万元,完成崔家湾蒲家圪崂散养鸡基地建设。全面完成1个规模养猪场和现代特色畜牧业建设项目。加强畜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马川、石家湾、薛家峁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续建韭园、薛家河、河底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完成综合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投资500万元,启动实施5 个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涉及400户、1498人。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三十寨项目区后续工程建设,全面完成6000亩土地治理任务;完成沼气建设700口;投资600万元,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2万亩、城区绿化1000亩;投资500万元,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624万元的移民扶贫工程,涉及104户、404人;投资1000万元,实施7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投资650万元,新修辛店乡至马川乡9公里水泥路。投资1100万元,续建张家峰至赵家铺22.6公里油路。

(二)加大重点项目筹建力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2011年是我县的“项目建设年”,项目工作将按照“抓物流产业、强基础,抓盐煤工业、增税收,抓基础设施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三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城东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推动盐化工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全县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8个,总投资100.63亿元,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6.98亿元

第一,全力推动“三区”建设步伐。一是全力推动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项目。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启动投资2.22亿元的绥德北站建设。四十铺镇重点镇建设计划完成商贸餐饮一条街建设,并配套管网、绿化、路灯等设施。开工建设滨河路、东纬一路、东纬二路等园区道路。开工建设重型汽车油改气双燃料项目。完成1000亩左右土地的审批工作。开工建设园区供水工程,完成公墓建设的绿化工程。二是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投资1600万元,开工建设园区1.5公里二级公路。完成园区部分土地审批工作。全力推动98万吨煤焦化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亿元,完成洗煤厂以及焦化厂建设。启动实施总投资3.68亿元的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000万元,厂区开工建设。积极推进5万吨氯酸钠项目,力争完成各项前期审批工作。继续做好120万吨纯碱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三是全力推动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完成城东新区规模化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绥德县第六小学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800万元,完成教学楼、办公楼等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投资600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600套。同时,进一步做好新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第二,加大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筹建推进力度。力争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十里铺火车站商贸综合区建设;投资3亿元,实施义合货运集运站建设,完成设计审批勘探等前期工作,力争2011年建成;绥德火车站安迁工程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2亿元,年内全部建成入住;启动总投资1.6亿元的307国道过境线改线工程;协调做好榆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完成我县境内15公里的剩余工程;实施好总投资1170万元的自动化养鸡设备有限公司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做好重大前期项目筹建工作,积极推进枣林坪取水工程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城区河道治理工程,做好五里店大桥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完成蒙恬墓遗址公园、党氏庄园、合龙山民俗风情园、一步岩文化旅游景区等文化产业项目前期规划工作;进一步做好总投资2亿元的城区公墓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

(三)全力做好创卫达标验收,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2011年,我县的城市建设工作将继续按照“老城区保护利用,旧城区改造提升,新城区全面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创卫验收工作。

是做好创卫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大“五化”工程投入力度。我们将围绕验收这一核心目标,倒排时间任务,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和每一个具体的责任人,确保创建目标的如期实现。在创卫工程方面,2011年计划完成创卫工程投资1.3亿元,重点实施24个创卫建设项目。其中,硬化工程计划投资940万元,实施居民巷道硬化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美化工程计划投资10430万元,实施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北门街—镇定街创卫示范一条街等7个项目;绿化工程计划投资710万元,实施县城周边山体绿化、街头广场绿化小品景观打造等4个项目;亮化工程计划投资600万元,实施龙湾山体大型亮化工程、主街道行道树亮化装饰等3个项目;净化工程计划投资425万元,实施6个项目。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继续实施部分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加大城区重点区域的修建性祥规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详规覆盖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完成省市下达的村镇规划任务。以总体规划为准则,严把工程项目“准入关”。所有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榆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严格按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严格“一书两证”审批管理和三线核准制度。全面完善“阳光规划”审批机制,对所有项目的规划进行公示,并通过县规划委员会审批、相关部门集体研究后,方可办理相关规划手续。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要完成各项尾留工程,迎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07亿元,完成广场、地下停车厂和商业区住宅楼主体工程建设;名州广场及商厦年内完工;投资2267万元,新建白家湾大桥;旧车站综合市场及小广场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000万元,完成广场、综合市场及住宅楼建设;名州农贸批发市场一期工程计划完成年度投资3414万元;启动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000万元,完成锅炉房征地建设和部分室内外管网建设;投资648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完成部分线路改造和两座35KV变电站建设;进一步做好张家砭小区、辛店小区、雕山小区以及伟业商厦、阿林大厦、圪坨综合大楼等城市新建、续建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工作。

四是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卫工作验收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卫管理体系,扩大城区清扫范围。继续强化客运、货运市场的源头管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以“五化”工程为重点,重锤治理脏乱差、乱修乱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群众反应强烈的马路市场、后店前摆、交通堵塞等突出问题,对四条大道和广场损坏的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对小街小巷的路面、路灯、排污、排水、垃圾清运等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解决,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要从规范城市管理入手,切实加强城市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树立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的新形象。

(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正确认识国企改革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落实工作责任,对照时间任务,逐月、逐季度通报改制工作进程,对重点改制企业进行定期调度,做到限期完成,全面完成企改目标任务。与未启动改制的7户企业和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完成县水电站、县物资公司、县乡企供销公司的改制工作,完成所有已批复方案企业改制验收工作,继续处理好相关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骨干民营企业,鼓励引导现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知名品牌。强化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积极实施远程创业培训工程不断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强银企对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互动、对接活动,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征集各类企业的信用建设资料,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成长型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和重点项目,促成银企合作,争取更多金融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规模,不断拓宽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201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13.6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完成营业收入29亿元,实现利润1.98亿元,税金0.45亿元。

(五)全面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教育工作将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满足和依法维护外来经商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高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加强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建设,力争新建1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新建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及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全面加强教育管理,稳步提升高中教育、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县各层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先进位次。

卫生工作将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推行县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完善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力度,力争在50%以上的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做好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保持在92.8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10元,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村级新农合门诊统筹报付达到50%以上。

文化工作将继续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争年内把陕北说书、剪纸、寨山柳编技艺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围绕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一长远目标,投资2000万元,推进实施疏属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成汉画像石馆主体工程,积极推进扶苏文化院建设;黄土风情园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总体规划及详规设计,完善电、水、路等基础设施,完成石魂广场建设。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队伍建设。

计生工作将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根本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独生子女费、保健费等优惠优待政策,加大打击“两非”力度,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确保先进位次不动摇。

科技工作将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完善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的龙头作用和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重点抓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开发,建设示范基地6000亩。加强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培训5000人(次)。

(六)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财税工作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前提,是实现跨越的基本保障,做好财税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年的财税收支任务极为繁重,为此,我们将继续按照保增长、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争取调度资金,确保个人部分和重点支出安排。进一步加大争资、引资、融资的力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积极推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制度,加大对民生八大工程等各项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控制高档车辆和物品的购置,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面完成财政综合楼建设主体工程。

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在民生八大工程方面共投入各类资金3.14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力争突破4亿元。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灵活性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申报和发放工作,努力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继续做好复转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等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民心工作;全力抓好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扩面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加快推进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做好中省市关于低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投资1040万元,完成中心敬老院建设工程;投资182万元,实施农村社区服务场地等建设;投资110万元,对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维修;完成职教中心2号公寓楼、综合实训楼、府州广场建设;组织实施好廉租房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启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档案馆建设,完成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绥德展览馆计划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展览馆、演艺厅和各种展厅建设;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000万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内部设备采购;力争确定公墓选址,启动工程建设各项前期工作。

(七)狠抓安全、信访和政法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将以行业管理为主线,以安全监督管理为重点,层层落实责任,认真分解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和完善各行业的应急救援预案,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安全文化示范乡镇建设”活动的成果,全面加强各乡镇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监管网络,突出对重点行业、事故多发部位和重点时段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堵塞安全生产漏洞,严格执行责任制。

信访工作全力推进“五大转变”(变“等访”为“下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强化工作的前瞻性;变“堵截”为“疏导”,防止和减少信访问题;变“一时息事”为彻底解决问题,强力推进问题的解决;变“稳控群众”为“服务群众”,全力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紧紧围绕“三个下降、一个好转”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三无”县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一站式”联合接待大厅运行,努力创新联合接访工作新机制,确保做到“功能设施完备、规章制度完善、处理问题有权、后勤保障有力、机制运行规范、作用发挥到位”,提升全县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接访”活动,与群众实行“零距离”接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超前联动排查调处机制,使矛盾和问题通过超前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继续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合力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包案解决信访问题制度,完善信访、督查督办与机关效能建设联动机制,对包处信访案件实行“一案双责”和“四定四包”,加强信访效能督查,提高信访督查、督办工作绩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绥德”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单位等形式多样的基层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完善城市警监控系统积极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四个治安卡口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视频监控从主干道向社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内部延伸,积极布建覆盖大街小巷、全天候实时监控的防控网络,努力推动科技强警战略不断向前发展。

(八)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目标,着力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增强执行力,大力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听证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政府决定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严格行政执法,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

深化政务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积极向社会公开。不断拓宽办事公开的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将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府运作方式,建立高效快捷的政府工作体系。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推进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书香绥德”活动,认真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提高新本领,增强把握客观规律、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控制和从简举办各类会展、庆典和论坛活动,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全力推行“行政效能八项制度”,集中开展抓查岗、抓会风、抓问责、抓评议“四抓”行动,大力整治干部队伍中的“懒、散、拖、浮”和“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推动机关作风实现根本性好转。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

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抓好落实关键在于建立落实机制。凡是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各级各部门必须逐项逐事落实到人、到岗,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打造无缝隙责任链接。建立项目落地保姆式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继续实行“五个一”机制,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充分发挥综合督查督办机制的作用,坚持跟踪督查,定期调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让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予以重奖;对工作开展不力、影响或贻误发展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加强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抓好招投标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专门招投标服务机构。继续开展“反六腐、扫三风”活动,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遏制铺张浪费,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行为,推动公车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降两禁止”活动,实现会议经费,公务用车经费,公务接待费用“三下降”;公费出国出境旅游,各级表彰评比奖励实物、奖金和有价证券“两禁止”。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跟近时代步伐,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进绥德经济社会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