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级搜索
四十里铺镇:天下名州更“牛”了
发布日期:2023-12-11 15:22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发布机构: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次   打印

4月3日,“哞哞哞”的牛叫声“叫醒了”马兴庄村的早晨。

“一头西门塔尔牛出栏时能长到1500斤以上,纯利润5000元左右。普通黄牛只能长到1200斤左右,利润低了很多哩。”瞧着棚里体格健硕的西门塔尔牛,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马兴庄村党支部书记马腾飞和记者算起“养牛账”。

绥德县被誉为“天下名州”,无定河横贯该县。马兴庄村位于无定河边,虽有着良好的土地和水源优势,但大多数村民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村里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到底发展啥产业才能让群众增收致富?”马腾飞和来自榆林海关的驻村工作队为了村里发展绞尽脑汁。

“养牛倒是个好产业,市场广、利润高,就是投资大。”榆林海关关长卫晓波来村走访时的一句话,点醒了马腾飞。说干就干!2021年,马腾飞和村委会成员赴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考察,逐渐认准了发展养殖业的路子,并确定了“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找准了方向,马腾飞马不停蹄地跑项目、拉资金,协调办理各种手续。2021年6月,绥德县兴牧源牧业有限公司成立,马腾飞担任负责人。他兴奋地介绍:“当年8月我们的养牛场就动工了,11月时,200多头皮色油光的西门塔尔牛犊已经顺利入栏啦。”

“我们一期投资3000万元,将牛棚扩建至6个,可容纳上千头肉牛养殖。同时,我们还建起饲料加工棚、干草贮存棚、青储棚、酒糟池等。目前,养牛场存栏牛600余头。”马腾飞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完成了场区道路硬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马兴庄村牛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生活也有了奔头。“建了养牛场,我有了活干,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邻村赵家砭村村民赵发存因要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不能外出务工,有了养牛场的工作后,他随时把儿子带在身边照顾,心里终于踏实了。“在养牛场干活,我每月能赚40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样在“家门口”尝到养牛“甜头”的,还有马兴庄村村民马红尚,他兴奋地说,“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外出打工了!”一个好产业,奏响多重“富民曲”。

马兴庄村养牛产业的发展,除了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机会外,绥德县兴牧源牧业有限公司还收购周边村民种植的玉米带动村民增收。“养牛场流转了村里40余亩土地,土地入股15户,按效益分红。村集体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20万元。”马腾飞告诉记者,仅在养牛场建设期间,就吸纳了周边40余人务工增收。

看到这么好的效益,附近乡镇和村子的人都跑到马兴庄村“取经”。“建设大型养牛场投资虽大,但农户养殖成本能降下来。此外,我们的牛犊和出栏牛通过合作社销售,能保证市场价格,还能形成固定市场。”说起养牛“致富经”,马腾飞有说不完的话。赵家砭村养牛户赵士良从事个体养殖已有5年,目前存栏西门塔尔牛40多头,每年在饲草料上的花费占到总收入的70%左右。马兴庄村兴牧源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后,赵士良通过搭车采购,饲草料价格降低了不少。

“我们还与兴牧源牧业有限公司搭车销售,不仅销路更广了,价格也更高了。”赵士良告诉记者,希望赵家砭村也能成立合作社,养牛户一起把村里的牛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如今,面对蓬勃发展的牛产业,马腾飞有了新打算:“我们二期准备投资2000万元,再建6个牛棚,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头左右,同时增加牛羊交易市场、屠宰深加工、直营销售等项目,真正做到从牛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好产业开启美好新生活。

2022年,绥德县创建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个、县级标准化养殖场5个。全县新上规模养殖场2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达2415个,肉类年产量1.5万吨。截至目前,绥德县16个镇(中心)全面推广肉牛养殖,实现了肉牛产业全覆盖,养牛逐渐成为绥德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今年,我们将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培育千头养牛场2个、千头养猪场5个,让养殖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胜说。

【网站编辑】乡村振兴局